人生感悟

感悟是一种精神境界,也是一种生活境界,同时又是人们对一种理想模式的追求,它强调心灵的平静和觉醒。
本文会收录一些古人的文学作品片段, 其中包含了很多古人对待人生的领悟和人生的态度、人生的智慧等等。这些流芳百世的作品是一门净化心灵的艺术,也是一门更高深的艺术哲学,包含了很多关于人生、生活、人性、心灵等方面的思考。
金刚经
金刚经是禅学经典著作之一, 以下是金刚经中的一些非常具有灵性的语录:
摘录
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, 众生相、寿者相,皆非菩萨。
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 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
凡所有相,皆为虚妄, 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 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禅学感悟
弘一法师说:真不忍心想告诉你,这个世界只是一场梦,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、亲人,只是你的一个 缘。
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,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驿站。你所追求的感情和名利,只是自我意识的幻 影。
当你梦醒来的时候,空空如也,满世界都是你的,整个世界都又是空的。
人生如梦,梦如人生。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又何必执着不放呢?我们只是人间一过客,世间一切都不属于你,你只是在享受生命的过程,拥有的就是活着的每一个瞬 间。
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,功名利禄,都是虚妄,只是过眼云烟而已。
有些事,即使我们怎么努力都难以如愿;有些人不管我们怎么挽留还是消失在人群中。走过大半生,回头看看,发现一切皆虚空,如大梦一场。世界不复杂,复杂的是人心,所经历的一切,就是你的心念而已。不要太多苛求,得失不必太耿耿于 怀。
执于一念,困于一念,一念放下,会自在于心间。
走不出内心的执念,到哪里都是囚徒。人世间所经历的一切,都有它独特的存在方式,无需解释,也没必要弄清楚。
世界上本就没有好坏,没有对错,只是在处在不同的频率,做出了不同的选择。
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事物,兜兜转转,悲欢离合,曲曲折折,到头来还是回到起点,终究一场空。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,人生总是得失无常,再美好的东西,也无法一直拥有,再痛苦的东西也会离你远去。所有的经历,只是你人生的修炼而已。
把一切看淡些,不要有过度的贪图与贪婪,简单平凡的幸福,就是珍惜你拥有的,空亦是满,满亦是空。
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在未知的未来里,活在当下,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,这就是拥有。
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世界皆幻影,万物随心转,苦空无常无我。
人生无常,何必执着,心安即是归处。淡看人间三千事,闲来轻笑两三声,愿做人间逍遥客,从此江湖无故人。
鲁智深的禅学语录
水浒传偈语
平生不修善果,只爱杀人放火。忽地顿开金绳,这里扯断玉锁。咦!钱塘江上潮信来,今日方知我是我
苏东坡的人生感悟
赤壁赋
作品片段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
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?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
我们的生命几十年和天地洪荒比起来,就如同那朝生夕死的蜉蝣,又像那落入沧海的一粒粟米,何其渺小。哀叹生命短暂,羡慕江水亘古东流,滔滔不绝。想和仙人一起遨游四海,与明月共得长生,却知道不可能,无能为力,悲从中来。
水不尽东流,但是河一直在啊。月圆了又缺,终归还是挂在天上的。咱们从天地的角度看蜉蝣,那是时时刻刻有生死,但是我们从蜉蝣角度去看天地,几时发生过变化?所以,天地之间,万物自行其道,莫作非分之想。这是苏子化解客人的悲伤来源,换角度思考。但这不够,咱们还得开心起来。
定风波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三月七日,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,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,
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,只有我不这么觉得。过了一会儿天晴了,就做了这首词。
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,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。
拄竹杖、穿芒鞋,走得比骑马还轻便,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,照样过我的一生!
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,微微有些冷,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。
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,我信步归去,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。
人生的沉浮、情感的忧乐,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。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,顺境不骄,逆境不惧,就会少些烦恼,多些宁静和快乐。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,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。
一个人只有放下所有的名誉,虚名也好,浮名也罢,全都放下。真正能够握在自己手中的,就是自己对生命的把握,这就是苏轼的真面目。
苏轼这首词里面掺入了一个人生哲学的问题。佛教说人生有七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。而中国民间也有谚语说: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
人生中的挫折与打击,当你初遇它的时候,你会觉得是一个怎么也翻不过去的坎。然而当你以气定神闲,处变不惊的心态去应付它的时候,你就安然地度过它。 最后,当你再“回首向来萧瑟处”的时候,你会发现那些“风波”在现实中,其实连一个影子也没有留下,仿佛根本就不存在一样,苏轼本人就是这样。
现代心理学有一个“焦点效应”,是指人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,然而真正的现实却是“别人其实没有那么在乎你”。
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要告诉我们的,并不会止步于此。它除了告诉我们,应该看淡个人的名誉与得失之外,也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满怀自信,坦然地接受人生风雨的洗礼。
唐多令
芦叶满汀洲
安远楼小集,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,乞词于龙洲道人,为赋此《唐多令》。
同柳阜之、刘去非、石民瞻、周嘉仲、陈孟参、孟容。时八月五日也。
芦叶满汀洲,寒沙带浅流。二十年重过南楼。柳下系船犹未稳,能几日,又中秋。
黄鹤断矶头,故人今在否?旧江山浑是新愁。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
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,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,我便当场创作此篇。时为八月五日。
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,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。二十年光阴似箭,
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。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,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。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。
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,老朋友如今还在吗?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,
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。想要买上桂花,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。
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。
人生就像一条河,不断地向前流淌,我们无法回到过去,也无法预知未来。我们所能做的,只是珍惜当下,活在当下。或许,我们应该放下对过去的执着和眷恋,勇敢地面对现在和未来。因为,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,只有世事无常。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,但我们可以把握今天,让每一个当下都充满意义和价值。